确认

购买本片需要支付0金币,确定要购买吗?

取消

确定

影视简介
戚小光扛着摄像机,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当跟着这个女人左转右转进了一条胡同,顺着黑洞洞的楼梯上二楼,推开那扇铁门,他整个人惊呆了。   人!全是人!20多个女人,像沙丁鱼一样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   床就像偷工减料的木匠随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砖头、铁桶垫着。一个挨着一个的铺,铺上一条条打着补丁、抹布一样分不清底色的床单。外墙上贴着“上门打针”、“见证收款”、“高价收药”、“招聘”等花花绿绿的广告,其中一张A4纸写着:住宿24小时:2元。   2元,这就是人头攒动的原因。   机器就那么静静地转着,戚小光突然“心里汹涌澎湃”,尽管处在同一座城市里,这却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这个吉林省吉林市电视台的记者,对农民工忙碌的场面一点儿也不陌生。他有时候也会想:夜幕降临时,他们像蚂蚁一样消失了,消失在哪里?这一次,他找到了“蚂蚁穴”,他决心拍这个“消失的故事”。   这一拍就是5年。搭档们一个个离开了,只有他坚持下来。到最后,他都数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钟不歇,电视至少能播上一个月”。   纪录片的名字很简单,取自这家旅馆阳台,蜘蛛网般的电线掩映下,一个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广告牌——女子宿舍。   “哭!哭当啥用,白扯!”   张燕秒拖拉着3岁大的小芳找到这个半米高的广告牌时,是14年前一个冬天的上午,母女俩第一次进城的时候。   14年后这个盛夏的午后,她们仍然住在这里。床还是那张床,连床板上垫的海绵、纸壳子都没变过,唯一不同的是,45岁的张燕秒两个月前腿坏了,再爬不了上铺,小芳已经17岁,不再跟妈妈挤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张床上,也要单花一份钱。   张燕秒第一次坐在这间宿舍时,跟人哭诉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两个月的女儿,草房土地被占,日子过得“像腌渍的烂白菜”一样。14年来,几乎每来一个新人,都会坐床头哭诉一番,哭诉的理由无外乎离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顺……就像一个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着床板,不耐烦地呵斥:“哭!哭当啥用,白扯!”   当这些眼泪顺着老妇人皱巴巴的脸、少妇花样的脸,甚至孩子光滑的脸,滑落时,戚小光从没有给过特写,甚至哭得太凶的镜头,他会删掉,因为“眼泪只是她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日子稍长些,这些苦命的女人不再说这是“难民营”,说这里是“常驻大使馆”,这里的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大使”。这里的女人藏龙卧虎,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上工地盖楼,下地是能“修地球”。   这里寸土寸金。躺下时,真正属于她们的空间也就比一个人略大。所有人下地时,属于她们的空间不及她们的一双鞋子大。行李压在各自枕头下,因为把包寄存在老板娘住的4平方米的小屋,需要一个月支付10元。   这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天流出吸管般细细的自来水,女人们用它解渴、吃药、洗头、冲澡——哪怕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天,哪怕喝需要用热水化开的感冒冲剂。   钱是每天算的,老板娘挨个收钱时,有的从餐巾纸里掏出两个钢崩儿,有的解开裤子从内裤的口袋里掏钱,有的从随身的矿泉水瓶里扯出两张一元的纸票。   没有人会“阔气”地拍出一个月的住宿费。她们会像“候鸟”一样离开,一旦找到提供住处的打工地,她们就会搬家。等工地的活儿结束了,她们又会回到这里,寻找下一个打工地。这里就像驿站,像她们生活半径辐射开去的那个圆心。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宿舍楼下就是劳动力广场。严格地说,这不是广场,而是4条胡同构成的十字路口。这里距离繁华并不是太远,具体来说,距离火车站步行5分钟,距离长途汽车站步行4分钟,距离吉林市医院500米。   胡同里有朝鲜小吃,有卖90元一斤人参的老店,有叫“桃姐”之类的数不清的职业中介。天晴时,胡同里摆满了小黑板,有招聘司机专栏、保姆专栏、出国打工专栏。   把镜头往后拉,再往后拉,这个亮着4盏灯的6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就湮没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7层老楼里,湮没在这普通的巷道里,湮没在这400多万人口、满语意思是“松花江边的城池”的吉林市里。   “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相比这个2元一天的居所,打工的老板提供给张燕秒们的住处要“敞亮得多”。   到黑龙江种稻子时,她们就住在田旁边的露天大棚子里,能看见满天星星。在乡下养猪,就自己在猪圈旁垒房子,“要多大有多大”。   10月一下雪,女人们能找的工作多是在餐厅刷碗,穿两双袜子套大胶鞋,站在到处是污水的地上不停地刷,那些碗怎么也刷不完,“一天17元”。   来钱最快的是上建筑工地,像男人一样筛沙子、捣灰、搬砖,一天赚70元。可这活儿,女人大多“吃不消”。   整个漫长的冬天,女子宿舍的女人都盼着雪快些融化,春天来了,地里就热腾了。   春天,她们可以住到农户家捡木耳,捡完这家捡那家,“扫荡整个村庄”。一天干14个小时,赚上50元。   夏天,她们可以坐票价7.50元的长途汽车,去一个叫乌喇街的地方剪毛葱。在农户家里剪,一毛钱一斤,在地里剪,一毛二一斤。不消说,女子宿舍同去的6个女人都选择了多赚这两分钱。她们要天不亮,走6里地到田头。等到黎明来临时,剪刀的“咔嚓”声已经在田地回响了。等到三天后,她们的口袋多了近100元钱。   如果手脚够麻利,掰苞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群人一字排开,边走边掰。在望不到头的大平原上,最快的人一天拿70元,最慢的人拿20元。   她们最最喜欢的还是在城里发广告,一天能赚65元。最暴富的一次,是老板娘带领大家去水泥厂种树,一天赚了95元,创了最高纪录。可再也没第二次了,人家说:“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戚小光不拍这些宏大的“劳动场面”,因为这些大家都看得见。他更愿意守在那个逼仄的宿舍,等人回来。   人回来了,没活儿干,也不打紧,到楼下站着。   劳动力广场上,人们天然地分出区域来。男人站在马路的一边,女人站另一边,穿着皮鞋、开着小轿车的雇主就穿行在马路中间,雇主喊一句“焊工、瓦工”,就有一群人围上去,讨价还价,报价低的抢了报价高的单,就会发生拳头之争。这是几乎每天发生的事儿。   冬天,雪花飞舞,找活儿的男男女女把手抄在袖子里,找工作的牌子悬挂在手小臂处,冻得直跺脚。戚小光就踱在这人群里,等他把机器从大衣怀里掏出来时,有人拦着镜头喊:“拍什么拍,电影都是假的,只有战争片是真的。”   张燕秒腿没疼之前,一直比较抢手,她不用站多久,就能找到活儿干。她关节粗大,看上去一身蛮力。   而她同屋,对角线床上的68岁的宋淑文,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站在马路旁两个多月了,没有一个雇主跟她搭话,“她太老了”。   尽管出门前,她穿上了带花边的干净裤子,还用捡来的铅笔画了眉,用捡来的雪花膏,把脸涂得白白的,她跟人家说她只有“59岁”。   她有个秘密,连同住了十年的张燕秒也没告诉。一个月来,她的左眼疼得厉害,最初眯一晚还能好些,现在针扎一样疼,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她滴了快10瓶眼药水了,也没见好。   “现在盼一天黑一天,眼前越来越黑了!”她叹着气,分不清眼里淌下的是泪水,还是药水。   因为一只眼,她的雪花膏涂不匀,左脸黑一块白一块,她给空矿泉水瓶灌水时,对不准口儿,洒了一地。她不敢告诉任何人眼睛的事儿,她怕消息传到楼下的市场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这些打工者私底下的生活,正是戚小光想要的东西。但宋淑文始终躲着他的镜头,她拒绝“照相”,她说:“出来打工10年了,人都以为我发了大财,见笑呀!”   “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镜头里一闪而过的,多半是那些皮肤皱巴巴、嘴角耷拉的中老年妇人的脸,唯独当转向皮肤紧绷、眉目清秀的小芳时,镜头停留了两秒,整个画面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   17岁的小芳,童年、青春期、少女时代几乎都跟这宿舍脱不了干系。14年里,她间或离开过女子宿舍。妈妈打工到哪里,她的家就在哪里,住过农户家、住过桥洞、住过火车站。   7岁那年,她被送到了乡下的小姨家读书,可二年级上学期一结束,因为家里没钱,她就被迫退学了。她的学历是“1.5”年级,尽管她很喜欢学校,她还记得班主任是个扎着马尾辫、爱穿米色西服、很有气质的女老师。   最近,她离开了女子宿舍,走时,她跟妈妈说:“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可她走得一点儿也不远,她打工的餐厅距离这个宿舍不过七八分钟的车程。她喜欢那家提供住处的餐厅,尽管床只是餐厅的几把椅子拼凑起来的,可那里能上网,能看电视,能听客人谈“世界杯”,她喜欢那里“飘着油烟味的自由的空气”。   这些,戚小光的镜头是捕捉不到的,而戚小光也没打算用任何旁白去解释,他只打算静静地用镜头“打量”这个孩子。   镜头里,她总是把妈妈甩后头老远,跟妈妈吵架,一副厌恶女子宿舍、不喜欢妈妈的样子。妈妈说,小芳长大了,心野了,巴不得走得越远越好,“一心只想赚大钱”。   这个13岁就开始打工的姑娘,认为“自由价更高”。只要打工的地方能“提供住处”,她宁可工钱少点儿。   她一心想离开女子宿舍,她说这里的人都为下顿饭活着,她们眼里只有“钱!钱!钱!”。她讨厌劳动力广场,她说这里的男人都是“臭男人”。   在这条街里,她处处显出些许优越性。这张少女的脸只需在楼下的劳动力广场晃晃,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活儿。当然,凑上来的很多中年男人,不怀好意,介绍乱七八糟的工作。她也确实上过当。   晚上,有小芳的女子宿舍也多是热闹的。旁边的男子宿舍不断有人过来跟她唠嗑,请她吃饭,给她买“五六块一斤的超大号苹果”,夸她“有着地球引力般的吸引力”。甚至一个36岁的中年男人,求爱不得,写下血书:芳芳:你好,多保重!21点09分。   当镜头里,血淋淋的血书在上铺展开,小芳从上铺跳下来,快速消失掉时,整个画面一下子快“窒息了”。   小芳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属于这里。天一亮,她就出门,她一分钟也不愿在宿舍多待,哪怕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她踩着雪在空旷的街上游荡。她去过附近几乎所有的网吧,她玩飞车游戏,飙车时紧张得哇哇大叫,上QQ,认识了几个“很远很远的朋友”。她像画画一样,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   在她眼里,网上的世界,比女子宿舍的世界大多了,纯洁多了。但她不敢玩太多网上游戏,“那会让自己在现实里活不下去”。她迷上了神话题材的电影,人瞬间能成为“富人”,能获得很多种“武器”,能有无穷大的“力量”。她不相信灰姑娘,不相信一见钟情,她讨厌看韩国偶像剧,“太假太假了”。她爱玩网上一种结婚术的游戏,新人在一个叫巴岛的地方度蜜月,那里四面环海,开满桃花,“美极了”。   她伸出涂着绿色指甲油的食指和中指,做V状,比画着两个方向,“知道吗,我跟妈妈是两种人,我们走的是两种路,她属于那个宿舍,我不是!”   可瞬间,这个幻想着穿婚纱的姑娘就又堕入冰冷的现实。她饿了,她必须回到女子宿舍,跟妈妈一起吃饭。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   在女子宿舍里,老板娘“孙二娘”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尽管她抠门得厉害,为了省电,她8点半就嚷着熄宿舍灯。她的口头禅是:“拿钱来!”手机充电一次五毛,洗衣机转一次两块。冬天楼下市场上的人冻得受不了,来屋子暖和一会儿,她伸手要“一元钱”。她像守财奴一样,四处捡旧衣服,鞋子,堆在自己的小屋,隔上一段时间,在宿舍开一次展销会,三块五块卖给住客……   可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个离了婚的泼辣女人,她常带领女人们一起打当日的短工,干活儿时,她把力气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边,照应着,回到宿舍坐床头给大伙儿分钱。   女人们常常为争水、抢马桶、丢了镜子这类小事争吵不休,老板娘就像“太平洋警察”一样,主持公道,平衡中间的关系。她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住客留下来”。   这段时间,上面查身份证很严,屋里的一个精神病人没有身份证,被老板娘赶了出去,第二天,看她睡在马路边,老板娘又把她“捡回来”。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老板娘说。   老板娘看得很清楚,这个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被亲人抛弃、无房无地、年老色衰、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出现精神问题,她们仅剩的是,日渐稀薄的力气。   她早就想好了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最后的路:给救助站打电话,给110打电话。   可14年来,许多人根本等不到老板娘打电话。一个又病又老的妇人,从宿舍下楼,坐在劳动力广场的马路牙子上,等活儿干,等着等着就歪下去,死了。老板娘让警察带走了她。她的床铺,连床单都没有换,很快又住进了新客人。   5年间,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女人出现在戚小光的镜头里,可一两次后,再也没出现过。戚小光找了很久,等了很久,再也找不到了,“也许她们有人不在了。”戚小光声调悠长地说。   眼睛越来越差的宋淑文也想过死。她甚至想好了要买很多很多的安眠药,跟老板娘告别后,到外面找一个角落“永远地睡去”。可就在她坐在楼下马路边等活儿等不到,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时,一个路过的年轻小伙递给她两个菜包子,她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女人们也会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过时很久的老歌,有人会像《二人转》里一样转手绢,在狭小的过道跳交际舞。她们为“毛泽东时代到底好不好”的话题争论一个晚上。   她们自嘲“脚下的布鞋,与开奥迪的雇主穿的布鞋一样,养脚”。她们希望“像赵本山一样,唠唠嗑也能赚钱”。   她们也说女人间的私房话,宿舍有姐弟恋,大家会笑她“武则天,老有魅力了”。   拍着拍着,女人们在笑,镜头后的戚小光却鼻子发酸,他觉得,这群“我们认为没有希望的女人”,坚强地活着,“太了不起了”。   让他最动容的事情之一,是住在宿舍里的女人们“显摆”的样子。有人对吃的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钱买的手机说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来散一圈烟,装着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很忙碌的样子。   “这是她们捍卫尊严的表现。”戚小光说,“就像你我一样。”   “纪录片他妈的真残酷”   宿舍里还住着两位不用付房费的成员——一只被称作“企鹅”的鸭子,一只爱吃火腿肠叫“笑眯眯”的黑猫。   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世界,它们成了住户们的精神支柱。鸭子的主人穿3元钱一件的衣服,却花10多元钱买了一个包,把鸭子装在里面。一天中,她最幸福的时光是,她吃一口柿子,鸭子吃一口。有人来串门,说“炖了鸭子吧”。这个女人大声说:“还是先把我炖了!”   不过,戚小光的镜头里很少有这样的“花絮”画面。他的镜头似乎总是在等待更残酷、更真实的东西出现。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拍摄,屋里的两个女人打起来了,越打越厉害,等他过去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一个人突然拿出刀刺中了另一个人的腹部,瞬间血流如注。他把女人抱起来,跟老板娘一起把她送往医院,这个受害者最后脾摘除。他留下了3000元的医药费。   那一夜,他身心疲惫,内心充满了自责,惭愧,“如果我不为了镜头,早点跳出来,也许那女人不会挨上那一刀”,他跟做纪录片的同行朋友抱怨:“纪录片真他妈的残酷,我他妈的废了!”   镜头捕捉了这场流血事件,可有些事件,“不流血却比流血更痛”,这不全是镜头能捕捉的。   宿舍住着一些无事可做的女人,她们从不打工,她们对着过道里拿透明胶粘着的一面大大的破镜子,浓妆艳抹,她们只想在楼下熙熙攘攘人群里,找个有钱的“饭票”男人,嫁掉。   这个狭小的宿舍充满竞争,年轻女人给年老女人的“男朋友”一块西瓜,年老者就会认为年轻人要抢走她的“老头”,一通大骂。有的年老女人几个月没吃一口菜了,却舍得去温州人开的美容院,花50元文两道黑黑的弯月眉。   他们眼里,这里没有爱情,“柴米夫妻,没柴没米怎么做夫妻。”末了,他们会住到阳台那个每天7元的“夫妻间”。   说到底,“夫妻间”就是一个布帘子隔开的双人床,床上有封面起卷儿的《上海的爱情魔方》、《一只老鼠的艰苦奋斗史》,和几本武侠小说。   打开戚小光的录影带,就能看到一个男人对着镜头说:“女人,在我眼里,就是一身肉!”   “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张燕秒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戚小光的机器,抱着脑袋四处逃的样子。后来,她一边手撕烧鸡,拿啤酒瓶子喝酒,一边对着镜头流泪,说自己的新年心愿。   老板娘也常说自己的心愿。她希望戚小光资助她,改造这个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换掉,墙要刷上那种淡淡的苹果绿,地上铺上光滑的瓷砖,养上几盆花——像真正的“女人的宿舍”。   她抱怨生意远不如以前了。1996年,这个靠摆烟摊讨生计的离婚女人在劳动力广场开了第一家旅馆,第一晚只来了2个人,第二晚上6个,第三晚上10个。10天后,生意出奇地好。人多到拿啤酒箱子搁床板睡,起夜上个厕所回来都没地方了。那时农村苦,出来打工的人多,胡同里全是找工作的人,“苞米两毛一斤,猪肉2元多一斤,贱得厉害!”   最近几年,农村好过些了,打工的少些了。附近一下子又开了20多家旅馆,一楼好门面的都改造成了“时尚旅馆”,带电视机的一天30元,带电脑的40元。这让她“腹背受敌”。   起初,看着戚小光的机器总在她宿舍晃来晃去,她也抱怨“整这玩意儿干啥,不如给大伙儿找活儿干”,时间久了,她和张燕秒一样,对着镜头,就像对着老友的眼睛。   她们坐在床头,说自己活得多么“不得意”、多么“埋汰”,给女儿的嫁妆只能是“充充话费”。新年那天,还有人在镜头里说了“新年快乐”!   5年来,戚小光在这个片子里越陷越深。冬天零下30摄氏度,为了拍她们出门打工前忙碌的场面,他把5斤重的机器揣在大衣里,5点钟坐最早一班公交车,穿过松花江来宿舍拍片。这些女人对着镜头伸懒腰,打哈欠,穿衣服,解裤带看钱,刷牙,涂口红……   他请这里的人吃饭,给小芳生活费,帮她找工作,希望她走出这个宿舍;他给生病的人买药、看病;儿子高考出成绩的那天,他还在女子宿舍忙活……   有一年的年三十,他给老板娘钱,让她做一大桌子菜给大家过年。尽管他很清楚,他“干预”了镜头,这是拍纪录片的禁忌,但他没办法只拍她们吃馒头就咸菜的场面:“那画面太残酷了。”   随着戚小光的纪录片素材越拍越多,女子宿舍也在慢慢变化。   前年,老板娘在女子宿舍旁边租房子,又开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女子宿舍的价格,则提到每天3元。   如今,老板娘决心用一生所有的积蓄把宿舍买下来,“要把宿舍开到自己80岁”。旁人说,这个精明的商人赌的不是房价,而是赌这群人不管怎样,也走不出这里。   几乎每个人离开这里时,都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回这个‘猪圈’了”,可不用多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又会回到这里。甚至有人出嫁了,跟丈夫吵了架,还会再回这个“娘家”住几晚。   如今,戚小光正在进行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他早早想好了“尾声”,那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交待”,而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他要把这个片子“献给中国的农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脚手架前、工棚里,坐满农民工的露天电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个看到片子里的人,产生共鸣:“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我一定会躲在银幕边,大声地笑,这比得什么奖都欣慰!”说这些时,戚小光笑出了声。
演员

女子宿舍[电影解说]

资源列表
  • 第01集
相关影视
更多
女子宿舍[电影解说]
戚小光扛着摄像机,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当跟着这个女人左转右转进了一条胡同,顺着黑洞洞的楼梯上二楼,推开那扇铁门,他整个人惊呆了。   人!全是人!20多个女人,像沙丁鱼一样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   床就像偷工减料的木匠随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砖头、铁桶垫着。一个挨着一个的铺,铺上一条条打着补丁、抹布一样分不清底色的床单。外墙上贴着“上门打针”、“见证收款”、“高价收药”、“招聘”等花花绿绿的广告,其中一张A4纸写着:住宿24小时:2元。   2元,这就是人头攒动的原因。   机器就那么静静地转着,戚小光突然“心里汹涌澎湃”,尽管处在同一座城市里,这却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这个吉林省吉林市电视台的记者,对农民工忙碌的场面一点儿也不陌生。他有时候也会想:夜幕降临时,他们像蚂蚁一样消失了,消失在哪里?这一次,他找到了“蚂蚁穴”,他决心拍这个“消失的故事”。   这一拍就是5年。搭档们一个个离开了,只有他坚持下来。到最后,他都数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钟不歇,电视至少能播上一个月”。   纪录片的名字很简单,取自这家旅馆阳台,蜘蛛网般的电线掩映下,一个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广告牌——女子宿舍。   “哭!哭当啥用,白扯!”   张燕秒拖拉着3岁大的小芳找到这个半米高的广告牌时,是14年前一个冬天的上午,母女俩第一次进城的时候。   14年后这个盛夏的午后,她们仍然住在这里。床还是那张床,连床板上垫的海绵、纸壳子都没变过,唯一不同的是,45岁的张燕秒两个月前腿坏了,再爬不了上铺,小芳已经17岁,不再跟妈妈挤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张床上,也要单花一份钱。   张燕秒第一次坐在这间宿舍时,跟人哭诉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两个月的女儿,草房土地被占,日子过得“像腌渍的烂白菜”一样。14年来,几乎每来一个新人,都会坐床头哭诉一番,哭诉的理由无外乎离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顺……就像一个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着床板,不耐烦地呵斥:“哭!哭当啥用,白扯!”   当这些眼泪顺着老妇人皱巴巴的脸、少妇花样的脸,甚至孩子光滑的脸,滑落时,戚小光从没有给过特写,甚至哭得太凶的镜头,他会删掉,因为“眼泪只是她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日子稍长些,这些苦命的女人不再说这是“难民营”,说这里是“常驻大使馆”,这里的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大使”。这里的女人藏龙卧虎,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上工地盖楼,下地是能“修地球”。   这里寸土寸金。躺下时,真正属于她们的空间也就比一个人略大。所有人下地时,属于她们的空间不及她们的一双鞋子大。行李压在各自枕头下,因为把包寄存在老板娘住的4平方米的小屋,需要一个月支付10元。   这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天流出吸管般细细的自来水,女人们用它解渴、吃药、洗头、冲澡——哪怕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天,哪怕喝需要用热水化开的感冒冲剂。   钱是每天算的,老板娘挨个收钱时,有的从餐巾纸里掏出两个钢崩儿,有的解开裤子从内裤的口袋里掏钱,有的从随身的矿泉水瓶里扯出两张一元的纸票。   没有人会“阔气”地拍出一个月的住宿费。她们会像“候鸟”一样离开,一旦找到提供住处的打工地,她们就会搬家。等工地的活儿结束了,她们又会回到这里,寻找下一个打工地。这里就像驿站,像她们生活半径辐射开去的那个圆心。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宿舍楼下就是劳动力广场。严格地说,这不是广场,而是4条胡同构成的十字路口。这里距离繁华并不是太远,具体来说,距离火车站步行5分钟,距离长途汽车站步行4分钟,距离吉林市医院500米。   胡同里有朝鲜小吃,有卖90元一斤人参的老店,有叫“桃姐”之类的数不清的职业中介。天晴时,胡同里摆满了小黑板,有招聘司机专栏、保姆专栏、出国打工专栏。   把镜头往后拉,再往后拉,这个亮着4盏灯的6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就湮没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7层老楼里,湮没在这普通的巷道里,湮没在这400多万人口、满语意思是“松花江边的城池”的吉林市里。   “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相比这个2元一天的居所,打工的老板提供给张燕秒们的住处要“敞亮得多”。   到黑龙江种稻子时,她们就住在田旁边的露天大棚子里,能看见满天星星。在乡下养猪,就自己在猪圈旁垒房子,“要多大有多大”。   10月一下雪,女人们能找的工作多是在餐厅刷碗,穿两双袜子套大胶鞋,站在到处是污水的地上不停地刷,那些碗怎么也刷不完,“一天17元”。   来钱最快的是上建筑工地,像男人一样筛沙子、捣灰、搬砖,一天赚70元。可这活儿,女人大多“吃不消”。   整个漫长的冬天,女子宿舍的女人都盼着雪快些融化,春天来了,地里就热腾了。   春天,她们可以住到农户家捡木耳,捡完这家捡那家,“扫荡整个村庄”。一天干14个小时,赚上50元。   夏天,她们可以坐票价7.50元的长途汽车,去一个叫乌喇街的地方剪毛葱。在农户家里剪,一毛钱一斤,在地里剪,一毛二一斤。不消说,女子宿舍同去的6个女人都选择了多赚这两分钱。她们要天不亮,走6里地到田头。等到黎明来临时,剪刀的“咔嚓”声已经在田地回响了。等到三天后,她们的口袋多了近100元钱。   如果手脚够麻利,掰苞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群人一字排开,边走边掰。在望不到头的大平原上,最快的人一天拿70元,最慢的人拿20元。   她们最最喜欢的还是在城里发广告,一天能赚65元。最暴富的一次,是老板娘带领大家去水泥厂种树,一天赚了95元,创了最高纪录。可再也没第二次了,人家说:“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戚小光不拍这些宏大的“劳动场面”,因为这些大家都看得见。他更愿意守在那个逼仄的宿舍,等人回来。   人回来了,没活儿干,也不打紧,到楼下站着。   劳动力广场上,人们天然地分出区域来。男人站在马路的一边,女人站另一边,穿着皮鞋、开着小轿车的雇主就穿行在马路中间,雇主喊一句“焊工、瓦工”,就有一群人围上去,讨价还价,报价低的抢了报价高的单,就会发生拳头之争。这是几乎每天发生的事儿。   冬天,雪花飞舞,找活儿的男男女女把手抄在袖子里,找工作的牌子悬挂在手小臂处,冻得直跺脚。戚小光就踱在这人群里,等他把机器从大衣怀里掏出来时,有人拦着镜头喊:“拍什么拍,电影都是假的,只有战争片是真的。”   张燕秒腿没疼之前,一直比较抢手,她不用站多久,就能找到活儿干。她关节粗大,看上去一身蛮力。   而她同屋,对角线床上的68岁的宋淑文,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站在马路旁两个多月了,没有一个雇主跟她搭话,“她太老了”。   尽管出门前,她穿上了带花边的干净裤子,还用捡来的铅笔画了眉,用捡来的雪花膏,把脸涂得白白的,她跟人家说她只有“59岁”。   她有个秘密,连同住了十年的张燕秒也没告诉。一个月来,她的左眼疼得厉害,最初眯一晚还能好些,现在针扎一样疼,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她滴了快10瓶眼药水了,也没见好。   “现在盼一天黑一天,眼前越来越黑了!”她叹着气,分不清眼里淌下的是泪水,还是药水。   因为一只眼,她的雪花膏涂不匀,左脸黑一块白一块,她给空矿泉水瓶灌水时,对不准口儿,洒了一地。她不敢告诉任何人眼睛的事儿,她怕消息传到楼下的市场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这些打工者私底下的生活,正是戚小光想要的东西。但宋淑文始终躲着他的镜头,她拒绝“照相”,她说:“出来打工10年了,人都以为我发了大财,见笑呀!”   “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镜头里一闪而过的,多半是那些皮肤皱巴巴、嘴角耷拉的中老年妇人的脸,唯独当转向皮肤紧绷、眉目清秀的小芳时,镜头停留了两秒,整个画面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   17岁的小芳,童年、青春期、少女时代几乎都跟这宿舍脱不了干系。14年里,她间或离开过女子宿舍。妈妈打工到哪里,她的家就在哪里,住过农户家、住过桥洞、住过火车站。   7岁那年,她被送到了乡下的小姨家读书,可二年级上学期一结束,因为家里没钱,她就被迫退学了。她的学历是“1.5”年级,尽管她很喜欢学校,她还记得班主任是个扎着马尾辫、爱穿米色西服、很有气质的女老师。   最近,她离开了女子宿舍,走时,她跟妈妈说:“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可她走得一点儿也不远,她打工的餐厅距离这个宿舍不过七八分钟的车程。她喜欢那家提供住处的餐厅,尽管床只是餐厅的几把椅子拼凑起来的,可那里能上网,能看电视,能听客人谈“世界杯”,她喜欢那里“飘着油烟味的自由的空气”。   这些,戚小光的镜头是捕捉不到的,而戚小光也没打算用任何旁白去解释,他只打算静静地用镜头“打量”这个孩子。   镜头里,她总是把妈妈甩后头老远,跟妈妈吵架,一副厌恶女子宿舍、不喜欢妈妈的样子。妈妈说,小芳长大了,心野了,巴不得走得越远越好,“一心只想赚大钱”。   这个13岁就开始打工的姑娘,认为“自由价更高”。只要打工的地方能“提供住处”,她宁可工钱少点儿。   她一心想离开女子宿舍,她说这里的人都为下顿饭活着,她们眼里只有“钱!钱!钱!”。她讨厌劳动力广场,她说这里的男人都是“臭男人”。   在这条街里,她处处显出些许优越性。这张少女的脸只需在楼下的劳动力广场晃晃,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活儿。当然,凑上来的很多中年男人,不怀好意,介绍乱七八糟的工作。她也确实上过当。   晚上,有小芳的女子宿舍也多是热闹的。旁边的男子宿舍不断有人过来跟她唠嗑,请她吃饭,给她买“五六块一斤的超大号苹果”,夸她“有着地球引力般的吸引力”。甚至一个36岁的中年男人,求爱不得,写下血书:芳芳:你好,多保重!21点09分。   当镜头里,血淋淋的血书在上铺展开,小芳从上铺跳下来,快速消失掉时,整个画面一下子快“窒息了”。   小芳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属于这里。天一亮,她就出门,她一分钟也不愿在宿舍多待,哪怕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她踩着雪在空旷的街上游荡。她去过附近几乎所有的网吧,她玩飞车游戏,飙车时紧张得哇哇大叫,上QQ,认识了几个“很远很远的朋友”。她像画画一样,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   在她眼里,网上的世界,比女子宿舍的世界大多了,纯洁多了。但她不敢玩太多网上游戏,“那会让自己在现实里活不下去”。她迷上了神话题材的电影,人瞬间能成为“富人”,能获得很多种“武器”,能有无穷大的“力量”。她不相信灰姑娘,不相信一见钟情,她讨厌看韩国偶像剧,“太假太假了”。她爱玩网上一种结婚术的游戏,新人在一个叫巴岛的地方度蜜月,那里四面环海,开满桃花,“美极了”。   她伸出涂着绿色指甲油的食指和中指,做V状,比画着两个方向,“知道吗,我跟妈妈是两种人,我们走的是两种路,她属于那个宿舍,我不是!”   可瞬间,这个幻想着穿婚纱的姑娘就又堕入冰冷的现实。她饿了,她必须回到女子宿舍,跟妈妈一起吃饭。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   在女子宿舍里,老板娘“孙二娘”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尽管她抠门得厉害,为了省电,她8点半就嚷着熄宿舍灯。她的口头禅是:“拿钱来!”手机充电一次五毛,洗衣机转一次两块。冬天楼下市场上的人冻得受不了,来屋子暖和一会儿,她伸手要“一元钱”。她像守财奴一样,四处捡旧衣服,鞋子,堆在自己的小屋,隔上一段时间,在宿舍开一次展销会,三块五块卖给住客……   可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个离了婚的泼辣女人,她常带领女人们一起打当日的短工,干活儿时,她把力气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边,照应着,回到宿舍坐床头给大伙儿分钱。   女人们常常为争水、抢马桶、丢了镜子这类小事争吵不休,老板娘就像“太平洋警察”一样,主持公道,平衡中间的关系。她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住客留下来”。   这段时间,上面查身份证很严,屋里的一个精神病人没有身份证,被老板娘赶了出去,第二天,看她睡在马路边,老板娘又把她“捡回来”。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老板娘说。   老板娘看得很清楚,这个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被亲人抛弃、无房无地、年老色衰、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出现精神问题,她们仅剩的是,日渐稀薄的力气。   她早就想好了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最后的路:给救助站打电话,给110打电话。   可14年来,许多人根本等不到老板娘打电话。一个又病又老的妇人,从宿舍下楼,坐在劳动力广场的马路牙子上,等活儿干,等着等着就歪下去,死了。老板娘让警察带走了她。她的床铺,连床单都没有换,很快又住进了新客人。   5年间,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女人出现在戚小光的镜头里,可一两次后,再也没出现过。戚小光找了很久,等了很久,再也找不到了,“也许她们有人不在了。”戚小光声调悠长地说。   眼睛越来越差的宋淑文也想过死。她甚至想好了要买很多很多的安眠药,跟老板娘告别后,到外面找一个角落“永远地睡去”。可就在她坐在楼下马路边等活儿等不到,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时,一个路过的年轻小伙递给她两个菜包子,她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女人们也会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过时很久的老歌,有人会像《二人转》里一样转手绢,在狭小的过道跳交际舞。她们为“毛泽东时代到底好不好”的话题争论一个晚上。   她们自嘲“脚下的布鞋,与开奥迪的雇主穿的布鞋一样,养脚”。她们希望“像赵本山一样,唠唠嗑也能赚钱”。   她们也说女人间的私房话,宿舍有姐弟恋,大家会笑她“武则天,老有魅力了”。   拍着拍着,女人们在笑,镜头后的戚小光却鼻子发酸,他觉得,这群“我们认为没有希望的女人”,坚强地活着,“太了不起了”。   让他最动容的事情之一,是住在宿舍里的女人们“显摆”的样子。有人对吃的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钱买的手机说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来散一圈烟,装着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很忙碌的样子。   “这是她们捍卫尊严的表现。”戚小光说,“就像你我一样。”   “纪录片他妈的真残酷”   宿舍里还住着两位不用付房费的成员——一只被称作“企鹅”的鸭子,一只爱吃火腿肠叫“笑眯眯”的黑猫。   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世界,它们成了住户们的精神支柱。鸭子的主人穿3元钱一件的衣服,却花10多元钱买了一个包,把鸭子装在里面。一天中,她最幸福的时光是,她吃一口柿子,鸭子吃一口。有人来串门,说“炖了鸭子吧”。这个女人大声说:“还是先把我炖了!”   不过,戚小光的镜头里很少有这样的“花絮”画面。他的镜头似乎总是在等待更残酷、更真实的东西出现。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拍摄,屋里的两个女人打起来了,越打越厉害,等他过去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一个人突然拿出刀刺中了另一个人的腹部,瞬间血流如注。他把女人抱起来,跟老板娘一起把她送往医院,这个受害者最后脾摘除。他留下了3000元的医药费。   那一夜,他身心疲惫,内心充满了自责,惭愧,“如果我不为了镜头,早点跳出来,也许那女人不会挨上那一刀”,他跟做纪录片的同行朋友抱怨:“纪录片真他妈的残酷,我他妈的废了!”   镜头捕捉了这场流血事件,可有些事件,“不流血却比流血更痛”,这不全是镜头能捕捉的。   宿舍住着一些无事可做的女人,她们从不打工,她们对着过道里拿透明胶粘着的一面大大的破镜子,浓妆艳抹,她们只想在楼下熙熙攘攘人群里,找个有钱的“饭票”男人,嫁掉。   这个狭小的宿舍充满竞争,年轻女人给年老女人的“男朋友”一块西瓜,年老者就会认为年轻人要抢走她的“老头”,一通大骂。有的年老女人几个月没吃一口菜了,却舍得去温州人开的美容院,花50元文两道黑黑的弯月眉。   他们眼里,这里没有爱情,“柴米夫妻,没柴没米怎么做夫妻。”末了,他们会住到阳台那个每天7元的“夫妻间”。   说到底,“夫妻间”就是一个布帘子隔开的双人床,床上有封面起卷儿的《上海的爱情魔方》、《一只老鼠的艰苦奋斗史》,和几本武侠小说。   打开戚小光的录影带,就能看到一个男人对着镜头说:“女人,在我眼里,就是一身肉!”   “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张燕秒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戚小光的机器,抱着脑袋四处逃的样子。后来,她一边手撕烧鸡,拿啤酒瓶子喝酒,一边对着镜头流泪,说自己的新年心愿。   老板娘也常说自己的心愿。她希望戚小光资助她,改造这个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换掉,墙要刷上那种淡淡的苹果绿,地上铺上光滑的瓷砖,养上几盆花——像真正的“女人的宿舍”。   她抱怨生意远不如以前了。1996年,这个靠摆烟摊讨生计的离婚女人在劳动力广场开了第一家旅馆,第一晚只来了2个人,第二晚上6个,第三晚上10个。10天后,生意出奇地好。人多到拿啤酒箱子搁床板睡,起夜上个厕所回来都没地方了。那时农村苦,出来打工的人多,胡同里全是找工作的人,“苞米两毛一斤,猪肉2元多一斤,贱得厉害!”   最近几年,农村好过些了,打工的少些了。附近一下子又开了20多家旅馆,一楼好门面的都改造成了“时尚旅馆”,带电视机的一天30元,带电脑的40元。这让她“腹背受敌”。   起初,看着戚小光的机器总在她宿舍晃来晃去,她也抱怨“整这玩意儿干啥,不如给大伙儿找活儿干”,时间久了,她和张燕秒一样,对着镜头,就像对着老友的眼睛。   她们坐在床头,说自己活得多么“不得意”、多么“埋汰”,给女儿的嫁妆只能是“充充话费”。新年那天,还有人在镜头里说了“新年快乐”!   5年来,戚小光在这个片子里越陷越深。冬天零下30摄氏度,为了拍她们出门打工前忙碌的场面,他把5斤重的机器揣在大衣里,5点钟坐最早一班公交车,穿过松花江来宿舍拍片。这些女人对着镜头伸懒腰,打哈欠,穿衣服,解裤带看钱,刷牙,涂口红……   他请这里的人吃饭,给小芳生活费,帮她找工作,希望她走出这个宿舍;他给生病的人买药、看病;儿子高考出成绩的那天,他还在女子宿舍忙活……   有一年的年三十,他给老板娘钱,让她做一大桌子菜给大家过年。尽管他很清楚,他“干预”了镜头,这是拍纪录片的禁忌,但他没办法只拍她们吃馒头就咸菜的场面:“那画面太残酷了。”   随着戚小光的纪录片素材越拍越多,女子宿舍也在慢慢变化。   前年,老板娘在女子宿舍旁边租房子,又开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女子宿舍的价格,则提到每天3元。   如今,老板娘决心用一生所有的积蓄把宿舍买下来,“要把宿舍开到自己80岁”。旁人说,这个精明的商人赌的不是房价,而是赌这群人不管怎样,也走不出这里。   几乎每个人离开这里时,都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回这个‘猪圈’了”,可不用多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又会回到这里。甚至有人出嫁了,跟丈夫吵了架,还会再回这个“娘家”住几晚。   如今,戚小光正在进行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他早早想好了“尾声”,那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交待”,而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他要把这个片子“献给中国的农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脚手架前、工棚里,坐满农民工的露天电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个看到片子里的人,产生共鸣:“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我一定会躲在银幕边,大声地笑,这比得什么奖都欣慰!”说这些时,戚小光笑出了声。
你好,妈妈[电影解说]
昭夫是一个忙碌的人力主管,每天都过着紧张忙碌的生活。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备受困扰,他与妻子的关系日渐恶化,离婚的阴影笼罩在他们之间。与大学生女儿的沟通也并不顺畅,家庭的压力让他倍感疲惫和无助。在这样的背景下,昭夫决定去东京老城区看望他的母亲福江(吉永小百合 饰)。然而,他却发现母亲的生活似乎发生了奇怪的变化。过去,福江总是穿着围裙忙碌于家务,但现在却换上了时髦的衣服,活力十足,甚至还坠入了爱河!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昭夫感到十分困惑,他在母亲的家里感到格格不入。   然而,当他与善良、热情、略带爱管闲事的邻居以及母亲的另一面相遇时,他开始逐渐发现一些以往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这些新发现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关系。通过重新连接母亲,昭夫或许会找到重新定义自己生活的方式,并在过程中解决他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段旅程也许将成为他重塑人生的转折点,带来新的希望和启示。
黑箱日记[电影解说]
《黑箱日记》是一部由伊藤诗织执导的纪录片,记录了记者伊藤诗织勇敢地调查自己遭遇的性侵案,并起诉身份显赫的侵犯者。她的行动揭露了日本陈旧的司法与社会体制,成为一个里程碑。   该片入围2024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单元。
大侦探1988[电影解说]
民国初年,大珠宝商沈达先生无病暴亡,悲痛至极的沈少爷终日守候在父亲灵前。深夜,一把带着黑帖的匕首飞入沈府灵堂,帖上写着:"沈少爷,断指团三日内来取人心!"第二天,沈府老管家请来函大侦探杜义甫和他的女儿石楠。第三天,在外埠上学的沈小姐赶回来奔丧。在父亲生前的朋友、商会孙会长的劝说下,沈少爷陪妹妹到墓地凭吊父亲,结果遭到匪徒的枪击。在医院,沈府上下围着"死去"的沈少爷恸哭不已,而孙会长却用充满怀疑的双眼死盯着沈少爷苍白的面孔。这一切都被化装成医护的杜义甫看在眼里,于是,他求助军界朋友王营长,以绑票形式将孙什么关押。几天之后,杜义甫从逐渐康复的沈少爷口中得到重要线索。原来,沈达先生有一颗稀世之宝--八窍珠。沈达死后,沈少爷不发现宝珠已被人偷换了,他意识到父亲的死定与宝珠有关,就把自己的怀疑告诉了孙会长,从此,灾难接二连三落在他头上。杜义甫断定这是二桩窃取国宝的大案,除断指团外,还可能牵扯到政界的一些大人物,最为可疑的是财政厅长吴锡仁。吴锡仁有至双胞胎儿子,弟弟安邦是个善良的大学生;哥哥定国却是个纨绔子弟。此时,继指团的人盯上了吴定国。杜义甫推断吴锡仁很可能就是那个暗害沈达,偷换宝珠的人。事实果然如此,吴定国携宝珠潜逃途中被断指团杀死,石楠又从断指团手中将宝珠夺了回来,令双方始料不及的是,这却是一颗假宝珠。断指团被激怒了,他们暗杀了孙会长,绑架了沈小姐,并将吴锡仁押进租界区G国商人鲁斯的住所。深夜,杜义甫潜入鲁斯卧室截走了八窍珠。然而这次行动却导致杜家被抄,沈少爷再次失去宝珠,石楠为救父亲身陷囹圄,杜义甫险些丧命。一个神秘的电话使大侦探再次抓住有利战机,从鲁斯手中夺回了八窍珠。在归家途中,杜义甫遇上了一位白发老人,原来他就是16年前被害入狱的断指团创始人崔毅,而石楠就是他的亲生女儿。案子终于了结了,可等待大侦探的却是一张通缉令。杜义甫毅然将那颗宝珠沉入深潭,告别了义女石楠,从此出家隐居。
窗台2011[电影解说]
警员霍利斯(劳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Howard 饰)一大早接到沮丧的消息——他是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深觉已经生下两个孩子的妻子始终在欺骗他,就在心烦意乱的当口,他接到出警任务,前去一座高楼楼顶,劝说一个试图自杀的人。楼顶上的男人叫凯文(查理·汉纳姆 Charlie Hunnam 饰),他给哈里斯讲了自己的故事,失败的婚姻,死去的孩子,同住的同性恋室友,如何认识了新邻居哈里斯夫妇,如何和其中的哈里斯太太——美丽的莎娜(丽芙·泰勒 Liv Tyler 饰)发展出婚外情,又如何被她的丈夫、虔诚的基督教徒乔(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逼上绝境……为爱而死是种选择,和凯文相处的一天,也让霍利斯反思了自己妻子的爱……
今冬不言情[电影解说]
剧中讲了几个家庭的情感故事,居然每个家庭都在闹离婚(或者是同居的闹分手),这不由得不令人生疑: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婚姻关系已经脆弱到这种程度了吗?离婚率高到这种程度了吗?一位忠实追看了好几集的朋友前几天愤然告诉我,本来是挺想看看言情剧的,但现在她实在追不下去了。“剧情太脱离生活了!哪有那样的女儿,居然拚命去拆散自己的家庭,愣要把父母各自婚前的情人找来,让大家统统离婚,折腾来折腾去,再凑成两个家庭!”这个女儿确实很新潮,就是不能让人接受。而父母竟然让这个小女儿玩得团团转,果然是离的离结的结,简直就像是小孩儿在过家家。主人公谢晓华跟吴巧云更是一对活宝,两人离婚后分别再婚竟然又分别想离婚而后再复婚,让人不明所以(民政部门得增加多少工作量啊!)。剧情脱离生活,再怎么样都难以煽情,剧中人忙着他们的离婚和结婚,而我们在一旁哂笑。
七日2003[电影解说]
临海市海关在海上查获一批准备偷运入境的人民币,其数额之大,运送方式之诡异无不令人怀疑。但由于运送款项的人已经在武装拒捕过程中被击毙,此事似乎陷入僵局。最后还是临海市刑警队队长萧雷发现了船上绳结的系法与众不同,找到了线索。   犯罪嫌疑人王磊落网,他招出被海关截获的人民币其实是假钞,而且在这批之前,已经有两批假币运抵临海。同时,刑警队检验科传来消息,以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辨识这   批假币的真伪。   钟氏集团董事长钟美铃正是这次假币事件的幕后主使者。而且钟氏集团在临海市下属的宝隆公司在从事正常贸易的同时,还做着原油走私的勾当。宝隆公司的行动已经为公安机关所察觉,宝隆公司的秘书邵静然就是公安部门派去的卧底。   就在钟美铃以洽谈商务的名义来到临海的同时,一个追踪她很久的人也来到了临海。他就是江少威。江少威原是香港警察,因发现钟氏集团涉及假币案而遭陷害,被通缉。江少威决定只身破案,还自己清白。   江少威通过朋友的帮助结识了宝隆公司的律师李永顺,李永顺说服总经理钱世宏,将江少威留在了公司里。李永顺还介绍江少威住进了自己的妹妹杨霞的旅馆里。在那儿,江少威认识了杨霞的女儿许家雯和一个开酒吧的女人——冯燕。   警方跟据王磊的口供去抓嫌疑人刘正刚,但刘正刚已经失踪,实际上已经被灭口了。与此同时犯罪分子内部也发生了内讧。总负责运送假钞的周滨与负责运送第二批货的陈海生发生了矛盾,周滨将陈海生杀死,但却不知道陈海生将假钞放在了哪里。   与此同时,由于这次假币案案情十分重大,临海市公安局报请省局批准,全面封锁临海市金融系统,同时成立专案组,负责侦破此案。专案组组长是公安部下派的专员程维方——他也是邵静然的联系人,副组长由临海市刑警队队长萧雷担任。省公安厅下达死命令,一定要在七天之内侦破此案。   江少威在公司里结识了邵静然,两人之前在码头见过一面,彼此之间有所怀疑。两人都对对方的真实身份及来公司的目的很感兴趣,于是彼此互相接近,互相试探。但在此过程中,江少威的行踪被钟美铃身边的保镖阿龙发现。江少威的处境顿时变得危险,而邵静然也因此被怀疑。   钟美铃让香港警察局的内奸给大陆发来江少威的通缉令。   钱世宏将江少威送入圈套,阿龙要杀江少威,江落下悬崖,生死不明。   宝隆公司将走私来的原油藏在深山中的一个仓库(简称深仓)里。邵静然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这个深仓。钱世宏为了试探邵静然,设置了一个迷局,故意让邵静然知道原油要转移到某处。邵静然中计。程维方接到报告,带人赶去,却发现那里只是一个普通仓库。钱世宏明确了邵静然的身份,但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已的处境,他紧张起来。   江少威掉下悬崖,被陈海生的妹妹陈海妹所救。江少威回到临海,躲在冯燕的酒吧里。   警方接到线报,得知一个叫林招娣的嫌犯。警方在抓捕林招娣时,林招娣受了重伤,陷入昏迷。   警方将林招娣送入医院治疗,周滨得知这个消息,十分惊慌。阿龙潜入医院将,将林招娣杀死。   钱世宏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奉承和江少威联系,准备投案,作污点证人。两回事人约好见面。但钱世宏却在赶去的途中被阿龙杀死。   钱世宏死前将一台小电脑交给了六叔,里面存有宝隆公司所有的犯罪证据,还有深仓的地址。六叔当年是和钱的父亲一起打天下的,钱父死时,托付六叔照顾钱世宏。六叔表面上在街边开了个小茶馆,实际上他是宝隆公司的军师。   钱世宏死后,六叔萌生退意。这时钟美铃从香港请来了当年也是与六叔和钱父一起打天下的雄叔主管宝隆公司事务。雄叔邀请六叔出山,被六叔拒绝。这时钟美铃已经得知陈海生运来的款子和钱世宏留下的电脑都在六叔手中,她向六叔索要,但六叔对钟美铃的所作所为一直十分反感,所以没有交给她。   江少威的行踪又一次暴露,钟美铃派自己的贴身保镖阿真和阿龙一起去杀江少威,却再次被江逃掉。   程维方和唐局长决定彻底清查宝隆公司。他们和海关联系,扣下了宝隆公司所有的货物。这时临海市市长郑桓的女儿郑晓芸忽然出现在海关,要替宝隆公司要回一批货物,被拒绝。   原来郑晓芸原是萧雷的女朋友,她准备和人合作,自己开一个公司。但假币案打乱了她的计划,而在她心灰意冷的同时,萧雷也忙的不可开交,没有时间陪她。这时知道郑晓芸身份的钟美铃乘虚而入,取得了郑晓芸的信任,并一步步地把郑晓芸拉下水,成为自己的同伙。   赵文中帮助宝隆公司提走了封在仓库的一批货,唐局长找人清查了赵文中的所有资料,发现赵的银行里有来历不明的巨额存款。唐局长下令逮捕赵文中。   赵文中在拒捕的过程中被阿龙打伤。被送进了医院。   受伤的江少威躲进了邵静然的家。   六叔将小型电脑放在了一直跟着他的小孩祥仔手中,但祥仔并不知情。六叔随即被钟美铃的手下杀死。   又有一批原油运抵临海。引起警方的极大关注。雄叔再次买通海关人员将原油提出码头,收入深仓。   为钟美铃提供模板的沙昆来到了临海,继续改进假币的工艺。而曾经是沙昆同学的李永顺正是大陆警方研制新验钞机的负责人。李永顺和沙昆展开暗地里的较量,最终邪不胜正,新的验钞机终于研制出来,临海市的形势开始缓解。   正当此时,香港方面又来了一个名叫程子坤的人,负责和大陆警方共同抓捕江少威。此时江少威已将自己真实身份告诉了邵静然。邵静然答应暂时不抓江少威,但要求江少威不要露面。她将江少威关在自己的屋里,没想到江少威又跑了。   江一出现,就成为了黑白两道都要追随杀的人,尤其是程子坤,在追捕江的过程中做了许多越权的事,似乎一定要将江少威置于死地。这引起了警察们的怀疑。程子坤实际上是钟美铃派来杀江少威的的人,也是钟美铃安插在香港警方的奸细。程子坤见自已已经引起了怀疑,便一走了之。但此举让大陆警方对他的怀疑更大了。   江少威无意间遇见了祥仔,拿到了六叔留在那里的东西。江把这些给了邵静然。邵静然根据这些线索找到了六叔留在棺材里的第二批运来临海的假币,以及藏在深仓里的原油。走私案告破。   原定运抵临海的三批假币已有两批落到了警方的手里。同时钟美铃得到消息,所剩的最后一批假币要尽快运出。钟美铃设计打算利用地下防空洞运输假币,但被警方发现,激战过后,所有假币终于全部被警方截获。只有少量假币之前流入社会,但危害不大。   钟美铃走投无路,于是用郑晓芸和许家雯做人质,并设下圈套,准备和警方以及江少威同归于尽。   警方和江少威一同赶往钟美铃在荒岛上的基地,经过搏斗,钟美铃终于被抓获归案,而江少威也澄清了自己的冤枉,恢复原职。小城临海也得以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田姐辣妹[电影解说]
由于父母早逝,并称渤海三枝花的田佳敏、田佳慧、田佳韵三姐妹从小相依为命,感情深厚。老二佳慧更是一肩挑起了家庭重担,不光包办了大姐的婚姻大事,更为了三妹能在事业上站稳脚跟放弃自己钟爱的话剧舞台。时光飞逝,田氏三姐妹们的女儿们也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佳慧的女儿田梦个性开朗活泼,面对众多追求者,她偏偏选择了胸怀壮志,却身无分文的穷小子甘哲。虽然这一决定遭到众人的反对,但田梦已下定决心要和甘哲一起凭借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时代。最终,在田佳慧二十多年无音信的昔日好友、如今已是归国华侨的郝建功的帮助下,他们的梦想得以实现,二人也得到了亲友的祝福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郝建功的出现,深埋田佳慧心底二十多年的心结得以解开,最终与郝建功鸳梦重温。
杀死比尔2[电影解说]
“黑蛇”(乌玛•瑟曼 Uma Thurman 饰)继续上一集未完的复仇之旅。探听得知,前比尔的贴身保镖“响尾蛇”洗手不干后住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当她晚上悄悄溜到“响尾蛇”住的拖车上时,却中了埋伏,被“响尾蛇”用枪击中胸部并被麻醉了。   “响尾蛇”将“黑蛇”装到棺材里填埋 了。此时,“黑蛇”苏醒过来,运用她的师傅白眉老道所传授的功夫从棺材里脱身。当她回到“响尾蛇”所住的拖车时,发现“响尾蛇”和另一个追杀目标“加利福尼亚蛇”正在交易她随身携带的宝刀。打斗中,“加利福尼亚蛇”放出的巴曼蛇咬死了“响尾蛇”。   “黑蛇”终于见到比尔了,并揭开了自己满门被杀的真相。
我的糟糠之妻[电影解说]
在婆婆又芳好姐妹秋敏的金婚宴上,叶惠心、陈继平、悦宁、建国、季葳……这几个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在婚姻里快乐的,无奈的,恐惧的……全都因缘际会地在那天参加了康氏夫妇的金婚宴。而命运,就是那么奇妙。在众人的祝福之后,秋敏突然宣布要和老康 离婚!这场饭局像是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它让平静的湖面起了涟漪,也让这几对婚姻都起了巨大的变化……   秋敏和老康维持50年的婚姻即将解体的事实让惠心唏嘘不已,但这丝毫没能让她重复审视自己的婚姻。惠心变得不修边幅,繁重的家务让她和社会越来越脱节,连女儿乐乐都提醒她,她自己浑然不觉。   而悦宁相当的不服气,她不明白以惠心的自身的条件何以能匹配到那样一个风趣,自信,有见地、有旺盛企图心的成功好男人陈继平。如果非要从那妻子身上找出一个优点,可能也就是孝顺吧! 换了自己,她是不可能去伺候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太太的。但这优点是多么容易被取代,花钱雇个看护也就行了。她是这么愤愤不平的看待惠心,惠心对她却充满了善意,因为惠心单纯地认为悦宁只是丈夫工作上的伙伴。   当陈继平在悦宁的迅猛攻势下几乎失守的时候,惠心才从和美家庭的梦中醒来,她的天“塌”了!不久,疼爱她的婆婆又芳去世了,惠心自己也“塌”了下来……   已到中年,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年轻旺盛的精力,没有貌美,有的只是扯不断的亲情和难掩的陈年旧伤。可即使这样叶惠心也要离婚!婚姻对于她神圣不可亵渎,她不能接受瑕疵。同时这个婚也是离给自己看的,她告诉自己:有勇气走进婚姻,就有勇气放弃,她要改变糟糠之妻只能认命的现实!   可是现实真的是有勇气就能改变的吗?陈继平的悔悟还来得及吗?   悦宁和建国从两小无猜过到两不相欠,感情什么时候消逝的都想不起来。她什么时候能明白失去的才是最可贵的?   秋敏和老康婚没离成,反倒重新谈了一场恋爱……   他们的婚姻有分有合,因人因缘而异。但历经波折之后,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妻是老的好。糟糠之妻的概念早已改写,以前的糟糠是粗粮;现在糟糠不仅是粗粮而是健康。能和糟糠相守一辈子,好比一直吃粗粮可以延年益寿!
中国家庭之母爱[电影解说]
新婚之夜,新郎卫兵开怀畅饮,新娘秋桃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欲割腕自尽,不料,却气死了卫父,卫家大乱!秋桃被赶出了卫家,邂逅大夫方岩。也就在当晚,方岩之妻林紫淑因故被婆婆开除,惊动了整个医院。林紫淑倍感有失脸面,大骂婆婆金娣不过就是个副院长,居然拿媳妇开刀,杀鸡给猴看,婆媳大战骤然拉开……
末路老奶[电影解说]
Thelma Post(June Squibb 饰)是一位 93 岁的老奶奶,也是一起电话诈骗案的受害者。塞尔玛损失了一大笔钱,但是……这些骗子可算是惹错人了。在一位不情愿的朋友与他的代步车的帮助下,塞尔玛开始寻找那些诈骗分子。   这部影片改编自编剧兼导演乔什·马戈林自己祖母的经历,也是朱恩·斯奎布 70 多年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部主演电影,是对动作片类型的一次庆祝和有趣的颠覆,也是对衰老和自主性的一次深层次探索。
婆婆媳妇小姑[电影解说]
于小娇(傅艺伟 饰)和仇家宝(吕凉 饰)结婚,婆媳关系本就复杂,加之仇家宝此次是第二次婚姻,其家庭关系更是令人头疼。仇家宝的母亲(郑毓芝 饰)自恃甚高,对新媳妇总有诸多看不顺眼的事,明里暗里和于小娇两人较劲。仇家宝还有一个妹妹仇家珠(杨昆 饰)虽已年纪不小但仍旧未婚,常常加入到这场婆媳大战中,使得矛盾激化。这一来,不止于小娇心中叫苦不迭,时间一长,丈夫仇家宝也因为夹板气弄得束手无策。另一头,仇家宝和前妻及其女儿常有来往,在本就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于小娇也常常因此忌恨丈夫。婆媳大战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仇家宝如何权衡丈夫、儿子、哥哥、前夫、爸爸这多重身份呢?
姐姐1996[电影解说]
一对双胞胎即将出世,剖腹产前的家庭会议上,大家认为女孩可以多照顾男孩,决定先拿她出来,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义务。十几年后,小女孩对这种身份提出了质疑,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是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里做的一期节目。原本领导安排李玉去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她来到刑警的家里“做功课”,却把刑警放在一边不管,将摄影机对准了刑警的小女儿——一个和弟弟一起诞生于剖腹产,并由父母强行冠以“姐姐”头衔的小女孩。李玉敏锐地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于是诞生了她的记录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关的记录片,却通过小女孩的倔强展现了一种儿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为〈成长的烦恼〉(1996年12.30日和12.31日连续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影视纪录片创作〉一书以〈姐姐〉为例,讲述了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题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姐姐〉可以说是中国新记录片从选材到拍摄手法上的一次电视尝试,也是后来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摄经验积累。
复仇女神2024[电影解说]
When her sister is murdered by a group of politically connected rich kids, Sayara, a quiet gym cleaner from Turkmenistan, begins to follow in her father's footsteps, seeking a path of revenge.
呼啸山乡[电影解说]
录取通知书来了,一户贫苦农家的两个儿子,同时考上了大学,整个山村轰动了。孩子的父亲、母亲感到兴奋和欣慰,苦撑苦熬十二载,荣光荣耀一日间。   学费!眼看着就要报到了,学费怎么办?两个学生的学费对这样一个贫困农家是莫大的负担。好容易凑够了一份学费,叫谁上?不叫谁上?父亲和母亲在灯下默默沉思,相对无语哎!叫他们抓吧!只弟俩这一抓,便抓住了多少人的情、多少人的心,便抓出了这么一部20集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别逼我结婚[电影解说]
某日,东海风(朱雨辰 饰)在表哥金海涛(佟悦 饰)的婚礼上结识了新娘黄上上(高露 饰)的好友何小河(车晓 饰),两人不打不相识。东海风奉父母之命同边凤梅(崔波 饰)交往,两人原来准备携手步入婚礼的殿堂,然而,东海风在工作上一直不顺利,嫌贫爱富的边凤梅转而投向了富豪江德才(程雍 饰)的怀抱。   何小河在民政局工作,成日里眼里看见的都是不幸的婚姻和夫妻之间的分分合合,对爱情和家庭早就失去了信心,颇有些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意味。东海风察觉到了何小河的消沉和放弃,不离不弃的守候在她的身边,给予支持和鼓励,最终赢得了美人心。
幸福在路上2010[电影解说]
当大学毕业生刘东,一个农民的儿子,开始在医院工作,他与护士王燕之间有了微妙的感情。尽管他们互有好感,但都没有勇气透露出来。然后,新来的护士李莉出现了,她出生在高干家庭,拥有纯真和美貌,吸引了刘东的注意。尽管李莉对刘东没有特别的感觉,但刘东却默默地爱上了她。   与此同时,军分区参谋马刚,一个相貌英俊,性格豪爽的年轻人,来到医院就诊,与李莉相遇后,两人立刻陷入了深刻的爱情。他们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很快就开始谈婚论嫁。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婚前旅行,照片中的甜蜜幸福洋溢。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真诚的时代,他们对幸福有着共同的理解,就像军营的绿色和医院的纯白一样纯洁。爱情和婚姻即将到来,两人充满期待,希望能永远在一起。然而,在这个时刻,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了:李莉遭到歹徒的强奸。这场悲剧摧毁了她的纯洁和美梦,也让马刚几乎崩溃。
花开如梦[电影解说]
少女娴由经营照相馆的单身母亲慧养大。一次偶然的机会,娴跟随恋人聪来到片场,引起了电影公司孟老板的注意,她一生的命运由此改变。孟老板利用娴的纯洁及对演员身份的向往,给了她明星的荣耀和情感的幻梦,后来却在战乱中为求自保,离弃了已有身孕的娴。母亲慧也因不堪情感支柱老王的背叛黯然离世。对女儿芝的留恋,成了娴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时间飞逝,芝也长大成人,她和同在造船厂工作的同学邹杰相恋。由于身世背景,这对年轻人的爱情受到阻挠,尽管如此,一心追求进步的两人还是坚定地走在一起。人到中年的娴与失散多年的昔日恋人聪重逢,再续前缘,相爱一生。充满悲欢离合的人生境遇让两代人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种种误会终获冰释,母女共同迎来各自的美好生活。
女人如花[电影解说]
民国年间。上海,太仓镇。   颜雯(黄圣依 饰)是小镇男人心中垂涎欲滴的高岭之花,出身中药世家、父慈母爱、还有个富有的留洋未婚夫金仁(杨子 饰)。然而,一切美好如烟花一般,因一晚误会消失贻尽。那夜,颜雯被金仁诱骗失去贞操,谣言四起,最终演变为落魄的戏子狗子强奸 颜雯,孰真孰假陷入罗生门。   结果,颜雯被金仁抛弃,一夜之间从天堂跌落地狱,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黯然凋落。然而,噩运并未就此罢手,孽种的出世,狗子的身份之谜,让颜雯再度陷入宿命纠缠的漩涡之中,女人如花,花如梦,终是空……
人气6 影视解说
6.3 2025 大陆 HD
影视解说

年份: 2025

主演:

描述:戚小光扛着摄像机,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当跟着这个女人左转右转进了一条胡同,顺着黑洞洞的楼梯上二楼,推开那扇铁门,他整个人惊呆了。   人!全是人!20多个女人,像沙丁鱼一样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   床就像偷工减料的木匠随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砖头、铁桶垫着。一个挨着一个的铺,铺上一条条打着补丁、抹布一样分不清底色的床单。外墙上贴着“上门打针”、“见证收款”、“高价收药”、“招聘”等花花绿绿的广告,其中一张A4纸写着:住宿24小时:2元。   2元,这就是人头攒动的原因。   机器就那么静静地转着,戚小光突然“心里汹涌澎湃”,尽管处在同一座城市里,这却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这个吉林省吉林市电视台的记者,对农民工忙碌的场面一点儿也不陌生。他有时候也会想:夜幕降临时,他们像蚂蚁一样消失了,消失在哪里?这一次,他找到了“蚂蚁穴”,他决心拍这个“消失的故事”。   这一拍就是5年。搭档们一个个离开了,只有他坚持下来。到最后,他都数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钟不歇,电视至少能播上一个月”。   纪录片的名字很简单,取自这家旅馆阳台,蜘蛛网般的电线掩映下,一个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广告牌——女子宿舍。   “哭!哭当啥用,白扯!”   张燕秒拖拉着3岁大的小芳找到这个半米高的广告牌时,是14年前一个冬天的上午,母女俩第一次进城的时候。   14年后这个盛夏的午后,她们仍然住在这里。床还是那张床,连床板上垫的海绵、纸壳子都没变过,唯一不同的是,45岁的张燕秒两个月前腿坏了,再爬不了上铺,小芳已经17岁,不再跟妈妈挤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张床上,也要单花一份钱。   张燕秒第一次坐在这间宿舍时,跟人哭诉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两个月的女儿,草房土地被占,日子过得“像腌渍的烂白菜”一样。14年来,几乎每来一个新人,都会坐床头哭诉一番,哭诉的理由无外乎离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顺……就像一个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着床板,不耐烦地呵斥:“哭!哭当啥用,白扯!”   当这些眼泪顺着老妇人皱巴巴的脸、少妇花样的脸,甚至孩子光滑的脸,滑落时,戚小光从没有给过特写,甚至哭得太凶的镜头,他会删掉,因为“眼泪只是她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日子稍长些,这些苦命的女人不再说这是“难民营”,说这里是“常驻大使馆”,这里的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大使”。这里的女人藏龙卧虎,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上工地盖楼,下地是能“修地球”。   这里寸土寸金。躺下时,真正属于她们的空间也就比一个人略大。所有人下地时,属于她们的空间不及她们的一双鞋子大。行李压在各自枕头下,因为把包寄存在老板娘住的4平方米的小屋,需要一个月支付10元。   这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天流出吸管般细细的自来水,女人们用它解渴、吃药、洗头、冲澡——哪怕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天,哪怕喝需要用热水化开的感冒冲剂。   钱是每天算的,老板娘挨个收钱时,有的从餐巾纸里掏出两个钢崩儿,有的解开裤子从内裤的口袋里掏钱,有的从随身的矿泉水瓶里扯出两张一元的纸票。   没有人会“阔气”地拍出一个月的住宿费。她们会像“候鸟”一样离开,一旦找到提供住处的打工地,她们就会搬家。等工地的活儿结束了,她们又会回到这里,寻找下一个打工地。这里就像驿站,像她们生活半径辐射开去的那个圆心。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宿舍楼下就是劳动力广场。严格地说,这不是广场,而是4条胡同构成的十字路口。这里距离繁华并不是太远,具体来说,距离火车站步行5分钟,距离长途汽车站步行4分钟,距离吉林市医院500米。   胡同里有朝鲜小吃,有卖90元一斤人参的老店,有叫“桃姐”之类的数不清的职业中介。天晴时,胡同里摆满了小黑板,有招聘司机专栏、保姆专栏、出国打工专栏。   把镜头往后拉,再往后拉,这个亮着4盏灯的6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就湮没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7层老楼里,湮没在这普通的巷道里,湮没在这400多万人口、满语意思是“松花江边的城池”的吉林市里。   “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相比这个2元一天的居所,打工的老板提供给张燕秒们的住处要“敞亮得多”。   到黑龙江种稻子时,她们就住在田旁边的露天大棚子里,能看见满天星星。在乡下养猪,就自己在猪圈旁垒房子,“要多大有多大”。   10月一下雪,女人们能找的工作多是在餐厅刷碗,穿两双袜子套大胶鞋,站在到处是污水的地上不停地刷,那些碗怎么也刷不完,“一天17元”。   来钱最快的是上建筑工地,像男人一样筛沙子、捣灰、搬砖,一天赚70元。可这活儿,女人大多“吃不消”。   整个漫长的冬天,女子宿舍的女人都盼着雪快些融化,春天来了,地里就热腾了。   春天,她们可以住到农户家捡木耳,捡完这家捡那家,“扫荡整个村庄”。一天干14个小时,赚上50元。   夏天,她们可以坐票价7.50元的长途汽车,去一个叫乌喇街的地方剪毛葱。在农户家里剪,一毛钱一斤,在地里剪,一毛二一斤。不消说,女子宿舍同去的6个女人都选择了多赚这两分钱。她们要天不亮,走6里地到田头。等到黎明来临时,剪刀的“咔嚓”声已经在田地回响了。等到三天后,她们的口袋多了近100元钱。   如果手脚够麻利,掰苞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群人一字排开,边走边掰。在望不到头的大平原上,最快的人一天拿70元,最慢的人拿20元。   她们最最喜欢的还是在城里发广告,一天能赚65元。最暴富的一次,是老板娘带领大家去水泥厂种树,一天赚了95元,创了最高纪录。可再也没第二次了,人家说:“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戚小光不拍这些宏大的“劳动场面”,因为这些大家都看得见。他更愿意守在那个逼仄的宿舍,等人回来。   人回来了,没活儿干,也不打紧,到楼下站着。   劳动力广场上,人们天然地分出区域来。男人站在马路的一边,女人站另一边,穿着皮鞋、开着小轿车的雇主就穿行在马路中间,雇主喊一句“焊工、瓦工”,就有一群人围上去,讨价还价,报价低的抢了报价高的单,就会发生拳头之争。这是几乎每天发生的事儿。   冬天,雪花飞舞,找活儿的男男女女把手抄在袖子里,找工作的牌子悬挂在手小臂处,冻得直跺脚。戚小光就踱在这人群里,等他把机器从大衣怀里掏出来时,有人拦着镜头喊:“拍什么拍,电影都是假的,只有战争片是真的。”   张燕秒腿没疼之前,一直比较抢手,她不用站多久,就能找到活儿干。她关节粗大,看上去一身蛮力。   而她同屋,对角线床上的68岁的宋淑文,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站在马路旁两个多月了,没有一个雇主跟她搭话,“她太老了”。   尽管出门前,她穿上了带花边的干净裤子,还用捡来的铅笔画了眉,用捡来的雪花膏,把脸涂得白白的,她跟人家说她只有“59岁”。   她有个秘密,连同住了十年的张燕秒也没告诉。一个月来,她的左眼疼得厉害,最初眯一晚还能好些,现在针扎一样疼,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她滴了快10瓶眼药水了,也没见好。   “现在盼一天黑一天,眼前越来越黑了!”她叹着气,分不清眼里淌下的是泪水,还是药水。   因为一只眼,她的雪花膏涂不匀,左脸黑一块白一块,她给空矿泉水瓶灌水时,对不准口儿,洒了一地。她不敢告诉任何人眼睛的事儿,她怕消息传到楼下的市场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这些打工者私底下的生活,正是戚小光想要的东西。但宋淑文始终躲着他的镜头,她拒绝“照相”,她说:“出来打工10年了,人都以为我发了大财,见笑呀!”   “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镜头里一闪而过的,多半是那些皮肤皱巴巴、嘴角耷拉的中老年妇人的脸,唯独当转向皮肤紧绷、眉目清秀的小芳时,镜头停留了两秒,整个画面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   17岁的小芳,童年、青春期、少女时代几乎都跟这宿舍脱不了干系。14年里,她间或离开过女子宿舍。妈妈打工到哪里,她的家就在哪里,住过农户家、住过桥洞、住过火车站。   7岁那年,她被送到了乡下的小姨家读书,可二年级上学期一结束,因为家里没钱,她就被迫退学了。她的学历是“1.5”年级,尽管她很喜欢学校,她还记得班主任是个扎着马尾辫、爱穿米色西服、很有气质的女老师。   最近,她离开了女子宿舍,走时,她跟妈妈说:“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可她走得一点儿也不远,她打工的餐厅距离这个宿舍不过七八分钟的车程。她喜欢那家提供住处的餐厅,尽管床只是餐厅的几把椅子拼凑起来的,可那里能上网,能看电视,能听客人谈“世界杯”,她喜欢那里“飘着油烟味的自由的空气”。   这些,戚小光的镜头是捕捉不到的,而戚小光也没打算用任何旁白去解释,他只打算静静地用镜头“打量”这个孩子。   镜头里,她总是把妈妈甩后头老远,跟妈妈吵架,一副厌恶女子宿舍、不喜欢妈妈的样子。妈妈说,小芳长大了,心野了,巴不得走得越远越好,“一心只想赚大钱”。   这个13岁就开始打工的姑娘,认为“自由价更高”。只要打工的地方能“提供住处”,她宁可工钱少点儿。   她一心想离开女子宿舍,她说这里的人都为下顿饭活着,她们眼里只有“钱!钱!钱!”。她讨厌劳动力广场,她说这里的男人都是“臭男人”。   在这条街里,她处处显出些许优越性。这张少女的脸只需在楼下的劳动力广场晃晃,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活儿。当然,凑上来的很多中年男人,不怀好意,介绍乱七八糟的工作。她也确实上过当。   晚上,有小芳的女子宿舍也多是热闹的。旁边的男子宿舍不断有人过来跟她唠嗑,请她吃饭,给她买“五六块一斤的超大号苹果”,夸她“有着地球引力般的吸引力”。甚至一个36岁的中年男人,求爱不得,写下血书:芳芳:你好,多保重!21点09分。   当镜头里,血淋淋的血书在上铺展开,小芳从上铺跳下来,快速消失掉时,整个画面一下子快“窒息了”。   小芳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属于这里。天一亮,她就出门,她一分钟也不愿在宿舍多待,哪怕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她踩着雪在空旷的街上游荡。她去过附近几乎所有的网吧,她玩飞车游戏,飙车时紧张得哇哇大叫,上QQ,认识了几个“很远很远的朋友”。她像画画一样,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   在她眼里,网上的世界,比女子宿舍的世界大多了,纯洁多了。但她不敢玩太多网上游戏,“那会让自己在现实里活不下去”。她迷上了神话题材的电影,人瞬间能成为“富人”,能获得很多种“武器”,能有无穷大的“力量”。她不相信灰姑娘,不相信一见钟情,她讨厌看韩国偶像剧,“太假太假了”。她爱玩网上一种结婚术的游戏,新人在一个叫巴岛的地方度蜜月,那里四面环海,开满桃花,“美极了”。   她伸出涂着绿色指甲油的食指和中指,做V状,比画着两个方向,“知道吗,我跟妈妈是两种人,我们走的是两种路,她属于那个宿舍,我不是!”   可瞬间,这个幻想着穿婚纱的姑娘就又堕入冰冷的现实。她饿了,她必须回到女子宿舍,跟妈妈一起吃饭。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   在女子宿舍里,老板娘“孙二娘”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尽管她抠门得厉害,为了省电,她8点半就嚷着熄宿舍灯。她的口头禅是:“拿钱来!”手机充电一次五毛,洗衣机转一次两块。冬天楼下市场上的人冻得受不了,来屋子暖和一会儿,她伸手要“一元钱”。她像守财奴一样,四处捡旧衣服,鞋子,堆在自己的小屋,隔上一段时间,在宿舍开一次展销会,三块五块卖给住客……   可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个离了婚的泼辣女人,她常带领女人们一起打当日的短工,干活儿时,她把力气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边,照应着,回到宿舍坐床头给大伙儿分钱。   女人们常常为争水、抢马桶、丢了镜子这类小事争吵不休,老板娘就像“太平洋警察”一样,主持公道,平衡中间的关系。她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住客留下来”。   这段时间,上面查身份证很严,屋里的一个精神病人没有身份证,被老板娘赶了出去,第二天,看她睡在马路边,老板娘又把她“捡回来”。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老板娘说。   老板娘看得很清楚,这个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被亲人抛弃、无房无地、年老色衰、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出现精神问题,她们仅剩的是,日渐稀薄的力气。   她早就想好了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最后的路:给救助站打电话,给110打电话。   可14年来,许多人根本等不到老板娘打电话。一个又病又老的妇人,从宿舍下楼,坐在劳动力广场的马路牙子上,等活儿干,等着等着就歪下去,死了。老板娘让警察带走了她。她的床铺,连床单都没有换,很快又住进了新客人。   5年间,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女人出现在戚小光的镜头里,可一两次后,再也没出现过。戚小光找了很久,等了很久,再也找不到了,“也许她们有人不在了。”戚小光声调悠长地说。   眼睛越来越差的宋淑文也想过死。她甚至想好了要买很多很多的安眠药,跟老板娘告别后,到外面找一个角落“永远地睡去”。可就在她坐在楼下马路边等活儿等不到,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时,一个路过的年轻小伙递给她两个菜包子,她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女人们也会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过时很久的老歌,有人会像《二人转》里一样转手绢,在狭小的过道跳交际舞。她们为“毛泽东时代到底好不好”的话题争论一个晚上。   她们自嘲“脚下的布鞋,与开奥迪的雇主穿的布鞋一样,养脚”。她们希望“像赵本山一样,唠唠嗑也能赚钱”。   她们也说女人间的私房话,宿舍有姐弟恋,大家会笑她“武则天,老有魅力了”。   拍着拍着,女人们在笑,镜头后的戚小光却鼻子发酸,他觉得,这群“我们认为没有希望的女人”,坚强地活着,“太了不起了”。   让他最动容的事情之一,是住在宿舍里的女人们“显摆”的样子。有人对吃的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钱买的手机说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来散一圈烟,装着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很忙碌的样子。   “这是她们捍卫尊严的表现。”戚小光说,“就像你我一样。”   “纪录片他妈的真残酷”   宿舍里还住着两位不用付房费的成员——一只被称作“企鹅”的鸭子,一只爱吃火腿肠叫“笑眯眯”的黑猫。   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世界,它们成了住户们的精神支柱。鸭子的主人穿3元钱一件的衣服,却花10多元钱买了一个包,把鸭子装在里面。一天中,她最幸福的时光是,她吃一口柿子,鸭子吃一口。有人来串门,说“炖了鸭子吧”。这个女人大声说:“还是先把我炖了!”   不过,戚小光的镜头里很少有这样的“花絮”画面。他的镜头似乎总是在等待更残酷、更真实的东西出现。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拍摄,屋里的两个女人打起来了,越打越厉害,等他过去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一个人突然拿出刀刺中了另一个人的腹部,瞬间血流如注。他把女人抱起来,跟老板娘一起把她送往医院,这个受害者最后脾摘除。他留下了3000元的医药费。   那一夜,他身心疲惫,内心充满了自责,惭愧,“如果我不为了镜头,早点跳出来,也许那女人不会挨上那一刀”,他跟做纪录片的同行朋友抱怨:“纪录片真他妈的残酷,我他妈的废了!”   镜头捕捉了这场流血事件,可有些事件,“不流血却比流血更痛”,这不全是镜头能捕捉的。   宿舍住着一些无事可做的女人,她们从不打工,她们对着过道里拿透明胶粘着的一面大大的破镜子,浓妆艳抹,她们只想在楼下熙熙攘攘人群里,找个有钱的“饭票”男人,嫁掉。   这个狭小的宿舍充满竞争,年轻女人给年老女人的“男朋友”一块西瓜,年老者就会认为年轻人要抢走她的“老头”,一通大骂。有的年老女人几个月没吃一口菜了,却舍得去温州人开的美容院,花50元文两道黑黑的弯月眉。   他们眼里,这里没有爱情,“柴米夫妻,没柴没米怎么做夫妻。”末了,他们会住到阳台那个每天7元的“夫妻间”。   说到底,“夫妻间”就是一个布帘子隔开的双人床,床上有封面起卷儿的《上海的爱情魔方》、《一只老鼠的艰苦奋斗史》,和几本武侠小说。   打开戚小光的录影带,就能看到一个男人对着镜头说:“女人,在我眼里,就是一身肉!”   “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张燕秒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戚小光的机器,抱着脑袋四处逃的样子。后来,她一边手撕烧鸡,拿啤酒瓶子喝酒,一边对着镜头流泪,说自己的新年心愿。   老板娘也常说自己的心愿。她希望戚小光资助她,改造这个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换掉,墙要刷上那种淡淡的苹果绿,地上铺上光滑的瓷砖,养上几盆花——像真正的“女人的宿舍”。   她抱怨生意远不如以前了。1996年,这个靠摆烟摊讨生计的离婚女人在劳动力广场开了第一家旅馆,第一晚只来了2个人,第二晚上6个,第三晚上10个。10天后,生意出奇地好。人多到拿啤酒箱子搁床板睡,起夜上个厕所回来都没地方了。那时农村苦,出来打工的人多,胡同里全是找工作的人,“苞米两毛一斤,猪肉2元多一斤,贱得厉害!”   最近几年,农村好过些了,打工的少些了。附近一下子又开了20多家旅馆,一楼好门面的都改造成了“时尚旅馆”,带电视机的一天30元,带电脑的40元。这让她“腹背受敌”。   起初,看着戚小光的机器总在她宿舍晃来晃去,她也抱怨“整这玩意儿干啥,不如给大伙儿找活儿干”,时间久了,她和张燕秒一样,对着镜头,就像对着老友的眼睛。   她们坐在床头,说自己活得多么“不得意”、多么“埋汰”,给女儿的嫁妆只能是“充充话费”。新年那天,还有人在镜头里说了“新年快乐”!   5年来,戚小光在这个片子里越陷越深。冬天零下30摄氏度,为了拍她们出门打工前忙碌的场面,他把5斤重的机器揣在大衣里,5点钟坐最早一班公交车,穿过松花江来宿舍拍片。这些女人对着镜头伸懒腰,打哈欠,穿衣服,解裤带看钱,刷牙,涂口红……   他请这里的人吃饭,给小芳生活费,帮她找工作,希望她走出这个宿舍;他给生病的人买药、看病;儿子高考出成绩的那天,他还在女子宿舍忙活……   有一年的年三十,他给老板娘钱,让她做一大桌子菜给大家过年。尽管他很清楚,他“干预”了镜头,这是拍纪录片的禁忌,但他没办法只拍她们吃馒头就咸菜的场面:“那画面太残酷了。”   随着戚小光的纪录片素材越拍越多,女子宿舍也在慢慢变化。   前年,老板娘在女子宿舍旁边租房子,又开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女子宿舍的价格,则提到每天3元。   如今,老板娘决心用一生所有的积蓄把宿舍买下来,“要把宿舍开到自己80岁”。旁人说,这个精明的商人赌的不是房价,而是赌这群人不管怎样,也走不出这里。   几乎每个人离开这里时,都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回这个‘猪圈’了”,可不用多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又会回到这里。甚至有人出嫁了,跟丈夫吵了架,还会再回这个“娘家”住几晚。   如今,戚小光正在进行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他早早想好了“尾声”,那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交待”,而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他要把这个片子“献给中国的农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脚手架前、工棚里,坐满农民工的露天电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个看到片子里的人,产生共鸣:“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我一定会躲在银幕边,大声地笑,这比得什么奖都欣慰!”说这些时,戚小光笑出了声。
展开

资源列表

  • 第01集
本地记录
*
*